Law-lib.com 2025-10-29 19:53:46 司法部網站
典型案例目錄
1.北京市破解檢查站“通勤難” 協同提速惠企解民憂
2.天津薊州區聚焦安全生產風險隱患 包容審慎助企除患紓困
3.河北廊坊廣陽區主動化解產品仿冒糾紛 助企跨省維權挽損
4.江蘇泰州市升級“共享檢驗室” 助力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5.浙江紹興市經濟影響評估機制 推動包容審慎理念落地實踐
6.江西贛州上猶縣優化企業信用修復服務 營造寬松發展環境
7.山東濟南市聚焦企業訴求 強化指導助企解難題
8.湖南常德市協作化解執法標準沖突 紓解企業整改難題
案例一
北京市破解檢查站“通勤難”協同提速惠企解民憂
【關鍵詞】
部門協同 規范執法 通行效率提升
【基本情況】
專項行動開展期間,北京市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分析研判12345市民熱線工單時發現,通州區共有9處進京綜檢站,年均查驗車輛占全市逾40%,尤其是白廟南、北兩站“通行效率低”問題尤為突出,解決車輛排隊久、過站慢問題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工作專班將此問題納入整改清單,轉交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跟進協調處理。
【協調處理】
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組織協調交通、公安等部門開展實地調研,認為擁堵問題導致周邊企業物流成本增加,直接影響區域產業招商效能與人才流動效率,制約“北三縣”產業協同發展,亟需因地制宜加快實施升級改造。交通部門制定改造方案,高效組織多部門聯合施工;公安部門全程介入規劃,確保警務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完成。2025年6月30日,兩處檢查站完成硬件改造,新增多條車道和通道。相關執法部門同步優化流程、深化部門協同,通過強化監測數據分析、科學統籌查控勤務、開展聯合執法等方式,以及啟動潮汐車道、免檢車道、遠端安檢等便民措施,全面提升通行效率。目前,檢查站排隊時長與過站時間大幅縮短,物流成本降低,帶動沿線餐飲、零售等消費發展,群眾和企業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
【典型意義】
規范行政執法需以協同破題回應民生關切,既要守住治理底線,更要釋放服務溫度。本案中,北京市聚焦檢查站擁堵這一熱點難點問題,堅持條塊協同、督幫一體、一盤棋作戰思路,成功將群眾反映強烈的“堵點痛點”轉化為安全順暢的“亮點支點”,全力打通服務企業群眾“最后一公里”,是行政執法聚焦民生、精準施治的生動實踐。
案例二
天津薊州區聚焦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包容審慎助企除患紓困
【關鍵詞】
安全生產 包容審慎 助企紓困
【基本情況】
2025年6月,天津薊州區應急管理局檢查發現,某金屬制品公司大量使用手持打磨設備作業,存在引發火災甚至粉塵爆炸的重大安全隱患。企業稱打磨工藝為生產必需環節,現有經濟條件無力承擔定制專業除塵設備的成本,整改難度大。鑒于企業將面臨高額罰款乃至停產停業的行政處罰,區應急管理局將此案報送至區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工作專班安排區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辦公室跟進處理。
【協調處理】
區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辦公室充分發揮協調監督作用,加強工作統籌,聯合區應急局召開專題研判會議,全面分析企業面臨的“安全隱患整改”與“經濟負擔過重”雙重難題,科學論證解決方案。區應急管理局聘請行業專家,多次赴企業實地勘察生產流程、開展粉塵治理模擬實驗,制定了“改造升級現有噴漆水簾柜以替代定制濕式除塵設備”的整改方案。該方案成本僅需4000元,切實緩解了企業經濟壓力。6月底,企業新改造設備及配套除塵系統投入正常使用,隱患整改順利完成。
【典型意義】
行政執法的根本價值在于以規范促發展、以幫扶解難題,而非以罰款追責為目的。本案中,司法行政與應急管理部門既正視安全底線不可突破的嚴肅性,又充分考量企業“經濟負擔重、整改能力弱”的實際困境,協同聯動、精準施策,消除重大安全隱患的同時,又避免企業因“重處罰輕幫扶”陷入經營危機,充分體現了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的實踐價值與民生溫度。
案例三
河北廊坊廣陽區主動化解產品仿冒糾紛助企跨省維權挽損
【關鍵詞】
產品仿冒 跨省維權 調解和解
【基本情況】
2025年4月,河北廊坊廣陽區某機電技術有限公司通過12315熱線反映,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研發的輕合金拋磨技術專利產品遭外省某企業仿冒,經濟損失巨大。區專項行動工作專班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交區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辦公室和市場監督管理局調查核實,支持企業開展維權。
【協調處理】
區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辦公室立足協調職責,會同相關職能部門組建專業法律顧問團隊入企指導,開展案件分析,協助企業進行證據收集、公證保全、發送律師函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專業維權機構赴外省調查取證,協調屬地市場監管部門介入配合,積極推動當事企業調解和解。5月27日,該企業與外省侵權企業達成和解,約定停止侵權行為、簽訂授權代加工合同并支付賠償款項。目前,和解協議已履行完畢,挽回經濟損失1617.07萬元。
【典型意義】
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除了懲治違法行為外,更要堅決維護創新權益,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此案中,司法行政部門發揮協調指導作用積極跟進,市場監管部門打破“被動執法”慣性,以主動服務化解企業難題,既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生動實踐,也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供了典型示范。
案例四
江蘇泰州興化市升級“共享檢驗室”助力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食品企業 共享檢驗室 監管服務
【基本情況】
2025年5月,江蘇泰州興化市專項行動工作專班走訪調研發現,部分“共享檢驗室”存在檢驗標準不一致、儀器操作不熟練、技術操作不規范等“能力斷層”問題,導致檢驗數據準確性存疑、檢驗流程銜接低效,企業反映強烈。工作專班將此問題交由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跟進協調處理。
【協調處理】
在小微食品生產企業集中、生產品類相似、出廠檢驗要求相近的區域,探索建設“共享檢驗室”,對降低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市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立足指導協調職能,會同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企業代表座談協調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針對性制定“共享檢驗室”提升方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線“共享檢驗室”智慧管理平臺,在生產環節進行產品標準值自動比對,實時風險預警,強化產品質量安全源頭防控。同時,設立“共享檢驗室”實訓基地和技術服務點,加強與江南大學的技術合作,完善“教、學、練、戰”一體化能力提升體系。目前,已指導兩家“共享檢驗室”成功申請或獲得CMA資質認定與CNAS實驗室認可證書。截至2025年8月,全市12家“共享檢驗室”累計出具檢驗報告8000余份,及時發現并處置不合格食品74批次,為全市小微食品生產企業節約檢驗成本1000多萬元。
【典型意義】
以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提振發展信心,應當把經營主體的“法治需求”變為對執法部門的“法治要求”,用情用力消除“溫差”“落差”。本案中,司法行政和市場監管部門堅持問題導向,致力智慧賦能、技術合作與資質提升,切實提升監管服務能力,不僅顯著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更筑牢了食品安全源頭防線,為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實踐樣本。
案例五
浙江紹興市經濟影響評估機制推動包容審慎理念落地實踐
【關鍵詞】
煙花爆竹 經濟影響評估 包容審慎
【基本情況】
2025年3月,浙江紹興市綜合執法局辦理某經營部未經許可經營煙花爆竹行政處罰案,擬罰款2萬元,沒收41箱煙花爆竹。業戶提出陳述、申辯,以政策臨時調整和家庭困難為由請求減輕處罰。市綜合執法局將此案上報市工作專班,對如何全面考量案件情節、準確適用裁量權基準尋求指導幫助,專班將此案轉交市政府行政執法監督辦公室研究處理。
【協調處理】
根據《浙江省行政執法監督實施辦法》中執法監督與指導服務、促進規范相結合的要求,市政府行政執法監督辦公室指導市綜合執法局啟動經濟影響評估程序。市綜合執法局選取五位專家庫成員,依據《涉企行政執法案件經濟影響評估辦法》對案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內容進行評估論證。經認定,當事人系首次違法且未產生違法所得、社會危害輕微,家庭生活困難情形屬實。同時,當地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的政策調整時間較晚、缺乏監管疏導措施等,也是商品無合法回收、銷售渠道導致投資經營受損的客觀原因。根據行政處罰法“過罰相當”“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專家組提出酌情減輕行政處罰的建議。市政府行政執法監督辦公室對建議提出了書面審議意見,要求執法部門科學審慎適用處罰裁量,確保政策調整期間執法行為寬嚴相濟、罰當其過,最大程度降低對生產經營的負面影響。市綜合執法局綜合研判各方意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32條有關規定決定減輕行政處罰,將處罰金額由20000元下降為4000元。
【典型意義】
行政執法必須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原則,在嚴懲違法行為同時把握“過罰相當”,精準平衡監管剛性與經營主體權益,為企業發展營造優質法治環境。本案中,司法行政和綜合執法部門組織專業力量全面考量當事人“首次違法、無違法所得、社會危害輕微”的主觀情節,以及“家庭困難、政策調整缺乏疏導導致經營受損”的客觀實際,將剛性法律條款與柔性現實考量深度結合,既守住了煙花爆竹安全監管的底線,又避免個體經營戶因高額處罰陷入生存困境,為各地運用經濟影響評估機制優化涉企執法、護航個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范例。
案例六
江西贛州上猶縣優化企業信用修復服務營造寬松發展環境
【關鍵詞】
年度申報 綠色通道 信用修復
【基本情況】
2025年7月,江西贛州上猶縣建筑公司向縣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反映,該公司因未報送2024年度報告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被限制參與一項重要的工程項目招投標,銀行貸款無法獲批,面臨經營困難。工作專班將此問題列為重點跟進事項,轉交縣政府執法協調監督局協調辦理。
【協調處理】
根據《江西省執法監督條例》有關規定,縣政府執法協調監督局深入企業調查了解情況,后下發問題轉辦函交縣市場監管局,建議其根據《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督促企業履行公示義務,指導辦理經營異常名錄移出手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迅速啟動助企紓困綠色通道,派員“一對一”指導企業補充公示材料,對相關材料進行加急審核,企業在2個工作日內完成了2024年度報告補報及公示工作,并申請移出經營異常名錄。2025年7月23日,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作出經營異常目錄移出決定。8月份,該公司順利參與了工程項目招投標并獲批銀行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典型意義】
依法嚴格執法的同時,也要注重后續幫扶,強化信用修復指導,有效化解企業“失信之困”。本案中,執法部門變“坐等申請”為“主動服務”,快速響應、主動對接、全程指導,實現信用修復“即申即辦”,助力企業重回健康發展“快車道”,彰顯了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紓困解難的決心。
案例七
山東濟南市聚焦企業訴求強化指導助企解難題
【關鍵詞】
企業訴求 行政指導 精準助企
【基本情況】
專項行動開展期間,山東濟南市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企業訴求。某固廢處理公司反映,計劃新建一冷卻塔項目,用于提升企業生產效能和穩定性。但是項目規劃建設專業性強、政策性要求嚴格,行政違規風險較大,亟需相關部門給予技術支持指導。工作專班將該企業訴求列入重點跟辦事項清單,安排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協調處理。
【協調處理】
針對企業訴求,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會同市城管局積極推進,第一時間安排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專業人員入企服務,通過實地勘察、參數分析、規范標準解釋等開展行政指導。針對冷卻塔運行中可能產生的噪音、廢水排放等潛在違法風險,提出了合理設置隔音屏障、規劃安全距離和優化廢水循環利用系統等建議。目前,該項目已順利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
【典型意義】
行政指導作為一種柔性、靈活和有效的行政管理方式,貫穿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對于塑造服務型政府形象意義重大。本案中,司法行政和城市管理部門聚焦企業訴求,快速響應處理,上門幫扶指導,助力企業有針對性地強化違法風險防控,推動行政執法從“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彰顯了規范涉企行政執法,為企業群眾辦實事的實踐價值。
案例八
湖南常德市協作化解執法標準沖突紓解企業整改難題
【關鍵詞】
標準不一 協同聯動 監管質效
【基本情況】
2025年5月,湖南常德市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召開行政執法監督聯系點懇談會,某民營醫院反映,公安、衛健、消防等部門在執法檢查中存在標準不一致的問題,整改要求難以有效落實,企業陷入兩難境地。工作專班將此訴求轉交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辦公室,依法進行調查處理。
【協調處理】
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辦公室深入企業實地調研,了解到公安機關在內部治安保衛及安全技術防范檢查中,要求“診療、住院等重點區域實行門窗封閉管理”,衛健部門在醫院感染防控檢查中,要求“住院區域實施封閉管理”,而消防部門在消防安全檢查中,要求“必須保持消防通道暢通、門窗正常開啟”,讓企業無所適從。為破解企業困局,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辦公室牽頭組織公安、衛健、消防等部門召開現場辦公會,邀請行業技術專家會商研判,依照法律法規逐項分析論證監管要求,最終確定采取拆除門窗防盜網、安裝窗口限位器、增加破窗逃逸口、實施單向電子門禁等方式,合理調整物理防范措施,有效解決了部門執法標準不一致甚至相互沖突的問題。
【典型意義】
“執法標準不一致、工作要求相沖突,加重企業負擔”是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重點整治的突出問題之一。本案中,司法行政部門依托行政執法監督聯系點,精準收集經營主體反映的痛點堵點,以合法合規、便利企業為原則,尋找執法監管最大公約數,形成標準統一、行業互認的行政檢查指標,在嚴格履行監管職責的同時,有效解決了企業多頭整改、標準沖突的難題,是專項行動中以監督促規范、以規范優服務的生動實踐。
日期:2025-10-29 19:53:46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